近兩年,在我國重大政府政策會議上,“碳達峰”與“碳中和”這兩個詞總是被頻繁提及,而且經常一起出現,因此很多人在理所當然的認為“碳達峰”和“碳中和”兩個詞是同一個意思,你是不是也這么覺得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于“碳中和”和“碳達峰”的那些事兒。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關于碳中和與碳達峰的定義:
我國“雙碳”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在國際生態環境惡劣的當下,我們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遠目標。
雖說“雙碳”對我們來說是個新詞、熱詞,但在國際生態環境領域關于碳排放、碳達峰的概念并不新鮮,而且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有53個國家的碳排放實現達峰。
目前雖已有許多國家實現碳達峰,但全世界還沒有任何國家實現碳中和。
芬蘭計劃在203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碳中和的國家,除此以外奧地利、冰島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瑞典等國和地區均提出了實現碳中和的愿景目標,我國則計劃于2060年實現碳中和。
其實不論是國際社會還是我們國內對于碳排放、治理的討論由來已久,綠色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倡導深入人心,而不論是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還是碳排放治理說到底都是對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治理。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增加、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氧含量降低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活健康,碳排放的治理成為我們全人類需共同面對的議題。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擁有以高碳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多的國家,面臨著超百億的年碳排放量、高能耗產業去產能化的艱巨任務等現實情況,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增長需求與減排降碳巨大壓力將同時存在,要完成雙碳目標是個巨大的挑戰。
要治理碳排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煤炭,從1950年到2020年我國碳排放來源占比的數據來看,煤炭確實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2020年,傳統三大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合計碳排放量占我國碳排放來源的91.87%??梢?,想要減少碳排放,我國在傳統能源消費結構中,應進一步減少對煤炭的依賴。
制造業是我國能源消耗最主要的大類行業,是“雙碳”治理的重點對象。2019年制造業能源消費量為26.84億噸標準煤,占中國全年總能源消費量55.06%。
從細分行業來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通信設備、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是排名前三的能源消費產業,這些都是碳排放治理的重點領域。
鋼鐵行業是我國碳排放最多的行業,其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制造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3年到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從8.13億噸增長到10.65億噸,增幅達31%;同期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從17.48億噸,增長到21.1億噸,增幅僅為20.71%;噸鋼碳排放量從2.15噸下降至1.98噸。預計到2026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15.9億噸,在不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情況下,2026年我國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將達到31.48億噸。由此可見我國近年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政策初見成效,但形勢仍就嚴峻,仍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非金屬礦物制品,主要是指以非金屬礦物和巖石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過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備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制品。非金屬礦物制品中水泥是最為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來源之一。2020年根據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披露的相關數據,我國水泥工業碳排放量為12.3億噸,同比上升1.8%。其中煤燃燒排放同比上升0.2%,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同比上升2.7%。此外,水泥工業的電力消耗可間接折算約合895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根據我國2020年全年碳排放量數據,水泥工業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12%。
隨著我國基建業務的快速增長,我國水泥行業的需求量預計到2025年達到28億噸。2015年到2020年,在近年來我國政府和行業的集體努力下,我國水泥制造業在產量從23.48億噸小幅增加到23.77億噸的情況下,生產每噸水泥的能源消費量雖從0.112噸標準煤下降到0.108噸標準煤,但噸水泥碳排放量從0.463噸上升到0.517噸。若在不采取進一步措施的情況下,到2025年,我國水泥制造業能源消耗總量將達到3.02億噸,碳排放量達14.49億噸。因此我國水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仍有較大的挑戰。
當然除了鋼鐵、水泥行業,像造紙、玻璃、電力熱力等以及許多制造業中各細分行業也因為行業本身特性在節能減排方面受到不小的挑戰,國家也不斷出臺政策,積極推動產業綠色發展,為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積極規劃布局。
與此同時,一系列環保產業得以肥沃的土壤生根發芽,為助力制造業節能減排、廢氣監測與處理,盡快實現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早日實現“雙碳”貢獻一份力量。
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實現碳中和、碳達峰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碳排放治理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與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生靈命脈相牽的環保大事,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從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入手,用小行動實現大目標,大家共同節能減碳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向著全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出發!
您好!請登錄